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隆坪乡 > 决策公开 > 重大决策预公开 > 意见征集

【面向部门与公众意见征集】《隆坪乡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意见征集的公告

访问量:

【面向部门与公众意见征集】隆坪乡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意见征集的公告

一、网上征求意见时间:2025年3月14日至2025年319日。

二、联系方式:0797-5240031

三、公众反馈及建议的途径:请于2025年319日下午5:00前将反馈意见盖章后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反馈至乡党政办公室(联系电话:0797-5240031xgxcb_lp@163.com),逾期未反馈视为无修改意见。 

附件:1.《隆坪乡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

      2. 反馈意见表

附件1

隆坪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征求意见稿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根据《伟德最新官网网址是多少关于印发兴国县自然灾害救助预案的通知》(兴府办发202411号)精神,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的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我行政区域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本预案适用于上述自然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

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党委、政府决定或工作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1.3工作原则

(1)1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2)2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3)3)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作用;

(4)4)坚持灾害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实现灾害全过程管理。

2  组织指挥体系

2.1领导小组

挥:钟科鸣

副总指挥:吕燕春

赵林财

    员:应急站、派出所、卫生院、民政隆坪村钟治德负责人吾立村村主任牛迳村村主任兰溪村张祖芹村主任咸潭村主任龙下刘仁生村主任高园村刘管村主任鳌源村小林村主任

2.2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下设5个工作组,具体负责本辖区自然灾害救助有关工作。

综合协调组:统筹信息报送、资源调配(隆坪应急站牵头杨法)。

抢险救援组:组织转移群众、抢修基础设施(隆坪武装部罗闽隆坪消防队曾浩隆坪森林消防半专业队温家明)。

医疗救护组:救治伤员、防疫消杀(隆坪卫生院兰德周)。

后勤保障组:安置点管理、物资发放(隆坪党政办邱淑通隆坪财政所钟文辉)。

舆情维稳组:发布灾情信息、维护社会稳定(隆坪宣传办隆坪派出所康磊)。

3  预警与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接收上级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预警,24小时值班监测,对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相关应对措施

3.2预警发布:通过广播、微信群、大喇叭等渠道,30分钟内传达到村提出灾害救助准备工作要求,提前疏散、转移易受自然灾害危害的人员和财产,做好基本生活救助的准备,提示公众做好自救互救准备

3.3物资准备:做好应急救灾物资准备,紧急情况下提前调拨。特殊情况及时请求上级应急、交运等部门支援。

3.4备灾报告:前置力量派出工作组,实地了解灾害风险,检查指导村各项救灾准备工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县应急管理局报告灾害救助准备工作情况。

3.5隐患排查:汛期前组织对危房、水库、山塘、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巡查,限期整改到位。

4  灾情信息报告和发布

各村要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做好灾情信息统计报送、核查评估、会商核定等工作。严格落实灾情信息报告责任,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规程,确保灾情信息报告及时、准确、全面,坚决杜绝迟报、瞒报、漏报、虚报灾情信息等情况。

4.1信息报告

4.1.1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各村(社区)应在灾害发生后20分钟内,将本行政区域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向党委和政府以及应急站报告。

对造成1人及以上死亡失踪或者遇险被困的突发灾害事件,各村(社区)应当在灾害发生10分钟内向党委、政府和应急站报告。应急站在接到报告后10分钟内向县应急管理局报告。

4.1.2应急站按照制式表格汇总上报灾情信息,首报要快、续报要全、核报要准。紧急特殊情况下(如断网、断路、断电等),可先通过卫星电话、传真等其他方式报告,后续及时补报。

4.1.3地震、山洪、地质灾害等突发性灾害发生后,遇有死亡和失踪人员相关信息认定困难的情况,应急站应按照“先报后核”的原则,第一时间上报因灾死亡和失踪人员信息,后续根据认定结果进行核报,避免信息迟报、漏报。  

4.1.4对于干旱灾害,全各涉灾工作部门应在旱情初显、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初报灾情至应急站汇总;在旱情发展过程中,每10日至少续报一次灾情;对于启动县级三级救助应急响应或市级以上救助响应的干旱灾害,每5日至少续报一次灾情,直至灾情解除;灾情解除后及时核报。

4.2信息发布

灾情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发布形式包括授权发布、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主动通过应急广播、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重点新闻网站或政府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发布信息。灾情稳定前,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其他敏感信息外,应及时向社会滚动发布自然灾害造成的主要损失以及救助工作动态、成效、下一步安排等情况;灾情稳定后,应及时评估、核定并按有关规定发布灾害损失情况。

关于灾情核定和发布工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5  应急响应

5.1  Ⅳ级响应(一般灾害)启动条件:局部受灾,需转移群众<300人。措施:村级自救为主,驻村领导和应急站现场指导,每2小时上报灾情。

5.2  Ⅲ级响应(较大灾害)启动条件:1个以上村受灾,需转移300-700人。措施:领导小组进驻现场,启用村居避灾安置点,调配物资。

5.3级响应(重大灾害)启动条件:受灾,需转移>700人或出现人员伤亡。措施:请求县级支援,封锁危险区域,集中安置灾民,保障水电通信等。

5.4  Ⅰ级响应(特别重大灾害)启动条件:超出处置能力,需启动县级及以上应急预案。措施:全员投入抢险,配合上级统一指挥调度。

6  灾后救助

6.1生活保障:灾后24小时内发放食品、饮用水、衣被等必需品。及时组织把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需恢复重建无房可住人员、因次生灾害威胁在外安置无法返家人员、因灾损失严重缺少生活来源人员等纳入过渡期生活救助范围。

6.2恢复重建:灾情稳定后,应急站经灾情核定,建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需重建台账,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

因灾倒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由受灾人员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符合救助条件的,在自然村范围内公示;无异议或者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异议不成立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提交人民政府审核,并对上报的名单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应急管理局复核审批。

6.3冬春救助:应急站每年9月要组织各村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着手调查、核实、汇总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本行政区域内受灾家庭吃饭、饮水、穿衣、取暖等方面的困难和需救助的情况,填报《受灾人员冬春需救助情况统计表》和《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一览表》,汇总后于1010日前报县应急管理局。

7  保障措施

7.1通讯保障:配备的卫星电话、对讲机等应急设备应加强检查,经常充电缴费,确保设备完好无损,随时能用。

7.2物资储备: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设立乡救灾物资储备点,乡以储备棉被、大衣、棉衣、羽绒服、席子、折叠床、夏凉被等救灾物资为主,可适当储备棉被、大衣、折叠床、席子、夏凉被等救灾物资,完善储备条件、设施和功能,形成-村”二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

7.3队伍保障:组建30应急救援分队,各村成立10人志愿救援队。

7.4资金保障:每年预留20万元应急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7.5宣传演练:每年开展1次防灾演练,普及逃生自救知识。

8  附则

本预案由应急站负责解释,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进行修订。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村根据本预案制定村级实施细则,明确转移路线和安置点位置。灾情报告须遵循“初报快、续报准、终报全”原则,严禁瞒报漏报。

附件2

征求意见表

文件名称:

反馈意见单位(章):

序号

原内容

修改意见

修改理由

1

2

3

4

                                                联系人:                                                 联系电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