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省市驻县单位 > 兴国生态环境局 > 工作动态 > 政务动态

中国环境报征集61篇法典草案建言,已整理汇编报送立法机关

访问量:

4月30日—6月13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法典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此期间,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联合中国环境报社开设“我为法典建言献策”专栏,共收到意见建议61篇,整理形成《中国环境报征集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意见建议汇编》,目前已报送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为配合做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在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指导下,中国环境报社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领域专业媒体平台优势,于4月30日在中国环境报、中国环境APP开设“我为法典建言献策”专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刊发对《法典草案》的意见建议。此专栏开设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截至6月10日,中国环境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意见建议61篇。来稿主要聚焦总则编、污染防治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其中总则编13篇,污染防治编10篇,法律责任和附则编38篇。半数以上来稿集中在法律责任和附则编。
这些意见建议特点较为鲜明:
一是参与群体广泛。投稿来源涵盖环境法学专家学者、环境司法与执法人员、环保社会组织、律师、企事业单位代表以及关心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
二是反映基层声音。法律责任和附则编的很多意见建议,来自基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法律责任能否顺畅落地、法律条文好不好用,基层执法人员有切身体会。他们结合工作实际,点明问题、提出修改建议,言辞恳切。“我为法典建言献策”专栏刊发后,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
三是聚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多部法律被纳入生态环境法典后,如何统筹考虑责任协调?怎么避免类案不同罚、重过轻罚、小过重罚等情况发生?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等热点问题能否通过法律完善得到进一步解决?大量来稿围绕争议焦点,针对《法典草案》相关条款提出了补充、修改建议,实操性和建设性较强。
四是专业性突出。相当一部分意见建议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学专家、学者,他们从专业角度,针对具体法律概念、条文措辞、可操作性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详细的修改建议。
本次征集活动充分反映了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殷切期望和专业思考。为最真实、最完整、最直接地呈现社会各界的声音,中国环境报社特将征集到的全部意见建议整理成汇编,报送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供立法机关参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