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经济开发区 > 规划计划

经开区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访问量:

2023兴国经开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大战略,八大行动”的决策部署要求,聚焦平台建设、项目推进、企业服务等主责主业,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着力推动开发区进位赶超、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1-9月份园区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2.27亿元,同比增长6.21%,实现利润总额2.63亿元,同比增长14.05%

一、2023年主要工作成效

1.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一是强化党工委统领抓总作用。完善了《兴国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三重一大”议事办法》和党工委会议制度,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落实了党工委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制度,形成党建工作以上率下、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开展吃喝风、酒驾醉驾“四风”问题顽疾等突出问题整治,“十种干部”宣战。三是强化党建质量过硬行动,筹措资金完善了经开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富视兴、兴氟化工、锐兴通讯、第二医院、美园食品等一批示范党支部,并多次迎接市委市政府领导视察工作,锐兴通讯、美园食品等支部作为县级示范点多次在全县党组织书记培训会上作为现场点进行了参观。充分发挥“党建+”作用,指导企业设立党员先锋岗,培育党员成为企业班组、销售的骨干力量,为企业发展贡献了自身力量。

2.推进开发区综合考核进位赶超。加强综合考核各项指标的协调调度,进一步整合有关部门的力量,积极争先创优。2023年1-8月全市开发区综合考核指标统计中,排名靠前的有:规上工业企业数增长率排名第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排名第1,出口额增长率排名第4,工业用地亩均产出增长率排名第1,百元营收中的利润排名第1,利润总额增长率排名第3,在经开区数字化转型综合评估工作中,经提交评估材料、设区市工信局初审、综合评审、现场核查等环节,被评为达标开发区。2023年10月,由经开区组织申报的《兴国县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集聚区》,被认定为2023年赣州市数字经济集聚区(全市仅8个)。目前,正朝着2023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进入前50名的目标稳步前进。

3.大力推动经开区改革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兴国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同意印发《中共江西兴国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江西兴国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配置规定》文件,据此我们完了经开区内设机构工作职责分工进一步提高了经开区工作效率;牵头起草了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及配套方案、“管委会+运营公司”改革实施方案(初稿),正在向县有关领导请示汇报。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大会后,我们认真学习了《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正在进一步研究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的举措。

4.全力做好标准厂房腾退。大力开展“腾笼换鸟”行动,明确了电子科技园(商务局)、光电产业园一期(经开区)、光电产业园二期(工信局)、智能家电产业园(城控集团)等产业园区的各个牵头单位,出台了《兴国县国有标准厂房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截至11月2日,完成12家企业整体腾退或部分腾退,合计10.85万平方米,新入驻6家企业,入驻面积合计5.68万平方米。正在清理腾退7家企业,合计4.21万平方米(江西爱泓科技有限公司面积7547平方米江西中芯汇智科技有限公司面积9450平方米江西博领智显电子有限公司清理电子科技园内仓库,面积1741平方米赣州市铂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面积4480平方米兴国追梦云物联网有限公司面积11214平方米江西探索电子有限公司厂房清理一层面积5996.37平方米江西瑞昇电子有限公司,厂房清理一层面积1700平方米。)

5.持续推动闲置低效用地清理。组织专班人员深入企业进一步开展调查摸底,倾听企业诉求、研判具体问题,有序稳定推进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查处置工作截至2023年10月,共处置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2018.16亩(闲置土地5宗面积459.57亩,低效用地28宗面积1558.59亩),其中通过协议或无偿收回闲置土地4宗421.75亩,企业扩大投资盘活闲置及低效用地17宗,面积881.63亩;通过转让方式盘活低效用地3宗,面积38.84亩;通过租赁方式盘活低效用地6宗,面积265.52亩;通过司法拍卖方式盘活低效用地3宗,面积410.42亩。

6.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经开区扩区调区。于2月份启动了扩区调区工作,经过反复与省市发改部门沟通汇报,明确按调区进行申报后,提出了调区的方案,向市发改委呈报了开展前期工作的请示报告,同时,同步开展了申报材料编制单位的采购招标。积极推进经开区项目建设,协调城投公司,启动实施了总投资超过24亿元的标准厂房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全力跟踪服务了黄金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晶华电子(二期)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推动南区综合体项目及十一小、十一幼、污水处理厂扩容等项目开工建设。

7.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扩大企业服务覆盖面。将园区划分为9个网格并实行企业服务网格包干责任制,由一名领导带一支队伍,按照“一对多”的模式,对园区内企业实行全覆盖联系帮扶服务。一方面增强经开区企业服务能力。新打造了经开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企业帮代办专窗,组织专人到县行政审批局跟班学习业务知识,分批次承接“园区事、园区办”服务事项,第一批26项行政审批清单已在园区承接。自承接以来新增项目备案15件,项目节能登记14件,技改项目登记5件,光伏发电登记备案3件。引进了全国一体化“政务晓屋”共享平台设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在线指导帮办服务,目前已可以办理本县业务71项,同时可以实现与广东、北京、湖南、湖北、贵州、江苏、浙江、山东等15省市34个地区布设5G+VR“政务晓屋”的跨域通办。

8.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招大引强。坚持每月带队外出招商,成功签约引进预制菜产业园、江西盛威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江西晶华微电子有限公司、赣州伟梦股份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江西君茂电子有限公司、江西康墨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签约金额超100亿元。

9.扎实推进网格化环境整治。积极开展第33网格环境综合整治,下大力气整治网格内存在的违章建筑、违章棚亭等乱象,组织县城管局、自然资源局等执法单位和第33网格责任单位重拳出击,拆除违章棚亭等262900平方米D区大道两侧3处占据15年之久的“两违”建筑进行了依法拆除,拆除面积600余平方米募集资金39.85万元,实现了市政设施的完善和市环境变化,大幅提升网格环境形象,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欠账大。已列入县里“八大行动”2022年、2023年的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等重点项目开工率低,园区的道路、市政等破损严重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改善,2022年标准厂房、纺织服装产业园等标准厂房项目长期停工,出现了项目等厂房的被动局面;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还没有启动,面临超负荷运行问题;南区综合体土地三次挂牌均流拍,十一小、十一幼等配套项目因兴氟化工监测点设置重新选址而进展缓慢南区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设施滞后二是园区规划滞后。原有规划已过规划年限,与当前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县里定位“2+1+N”产业集群后,规划编制工作需要在扩区调区申报过程中同步实施。三是开发区综合考核进位压力较大。2022年,开发区综合考核虽然取得了59名的成绩,但今年要进位压力比较大。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基数偏小,很难保持去年增速水平;营业收入总额、工业增加值总额、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总额、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上企业数比重等12项指标在全省较;科技创新比较薄弱,省级以上科创平台几乎没有主导产业配套的研发、检测机构没有实现“零”的突破,等等。需要相关单位的大力配合,加强攻关。四是投融资平台和运营机制缺失。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依靠争取政府债券资金和县城投融资建设,缺乏自身造血活血功能,项目建设比较被动。“管委会+运营公司”改革形成实施方案初稿,未能真正运行。

二、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

2024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责主业,以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为抓手,全力推进开发区进位赶超,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实现工业强城乡美百姓富作风好“模范兴国”贡献开发区力量。

1.加强规划引领。加快推进扩区调区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编制新的经开区中长期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类规划,坚持多规合一、系统开发建设,有序推进调区扩区进一步发挥规划的科学引领作用。并根据“2+1+N”产业集群发展要求,编制各主导产业空间布局规划,让招商引资项目在园区落地建设有规可循。同时,对老园区要加大规划调整力度,被调整为商业用地企业尽快调回工业用地,让企业愿建尽建厂房,重新焕发老园区工业活力。

2.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园区标准厂房、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进度,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基金公司等市场主体建设标准厂房。尽快解决老园区A、B、C区大道的“白改黑”、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园区形象。南区综合体、十一小、十一幼等项目要尽快推进。重视谋划推动主导产业研发、检测、“大市场”等配套服务,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省、市级科创平台。

3.大力推进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深入学习贯彻江西省《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优化2022年下发的《关于推进兴国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谋划推动新的改革举措。争取开发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管委会+运营公司”等两项改革落地实施,进一步激发开发区创新发展的动能活力,并通过会同县城控集团加快组建产投公司争取条件成熟后由开发区自主运营,逐步承担起园区产业培育运营、园区建设、园区管理(特别是标准厂房的物业管理)、资本运营、投融资、招商引资等职能

4.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升级完善。快明确污水处理厂建设方式和扩容升级方案,启动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建设,以满足园区发展需求;积极与生态环境部门要建立环境监管重点企业名录,同时依法推动老园区企业内部雨污分流改造,对不配合的企业依法启动执法程序,倒逼企业做到应纳尽纳,切实解决COD浓度偏低问题;推进绿色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环保管家”“环评环境质量监测服务”等服务项目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企业环保信用建设,推进企业依法披露环境信息。

5.抓实抓细开发区综合考核数据指标。一是做大经济总量。对应开发区综合考核设置数据指标综合分析,重点锚定“牵一发而动全身”指标,特别是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关联度高(对比2023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工作指标变化情况,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值由原来4.2分调整为7分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关联工业增加值、工业用地亩均产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等多项数据指标,加大规下企业的培育,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纳入规上统计;继续精准招商、深度招商,招引一批内资及外资重大项目、税源企业等落地投产,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二是补齐短板弱项。对照2023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指标情况,对我县排位靠后的指标,督促各相关指标牵头单位正视差距、明确方向,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寻求突破点,确保位次逆势前移。

6.持续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一是研究出台《兴国县经开区工业企业“腾笼换鸟”工作实施方案》等符合政策、企业满意的处置路径,出台税收、厂房租金等一系列奖罚措施机制,落实各有关部门单位工作责任,扭转当前只有经开区一家单位抓此项工作的局面督促自然资源、发改、工信、生态环境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产业发展政策,在项目准入、投资规模、投入产出强度等方面进行审核把关,积极协同企业探索符合产业发展的处置方式,为腾退和招引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扫清处置的“肠梗阻”,成熟一宗,处置一宗,从而提升盘活土地,提高产出。二是坚持分类处置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开展综合研判,根据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规划地块,不同资产情况划定关停退出、整改提升、兼并重组、收储回购、司法拍卖、征地拆迁等类别,逐企制定计划,采取一企一策方式,成功实现转型提升一批、倒逼腾退一批、依法处置一批的“四个一批”工作目标,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经验。

7.进一步推进企业服务提质增效。梳理完善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权责清单,对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53项清单。整合县营商办、工业倍增办、商务局招商服务中心、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企业帮扶单位等相关企业服务帮扶职能,避免企业一个问题重复反映。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推动企业上云平台,设立企业“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实现部门单位之间信息共享、问题转办迅速的机制。加快实施经开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工作是,创新管理和激励机制,解决经开区人力不足、人才缺乏、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