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经济开发区 > 规划计划

兴国经济开发区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访问量:

今年以来,县经开区主动融入全市“1+5+N”产业布局,围绕“2+1+N”产业倍增升级,聚焦建设工业强城乡美百姓富作风好的“模范兴国”深化改革创新,1-5月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3.88亿元,同比下降14.78%;实现利润5561.93万元,同比下降15.25%;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11.55%。新增入规企业11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做法

(一)突出党建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一是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党建+”工作模式,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引领主攻工业中心工作成立经开区老园区污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临时党支部,推进老园区城市污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二是组织了11个单建党组织和22个联合党组织书记、信息员进行了信息化业务培训,确保了基层党建质量过硬行动能够全面开展。

2.抓牢意识形态建设。一是先后召开党委中心组、党支部等会议传达学习10次,深化“3+X”集中学习模式依托理论中心组学习、学习日,持续提升“学习强国”平台的使用效能各类宣传载体推送稿件100余篇。二是开展扫黑除恶、反诈、禁毒、双提升等工作宣传100余引导党员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中践行新时期党员“十带头”,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提升党员意识,强化担当作为

3.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党委会常态化研究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二是党委书记切实肩负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做到四个亲自压实班子成员和分管领导责,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让恪守各项纪律成为全区干部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坚定“项目为王”,壮大首位产业发

1.浓厚招商氛围,加快重点项目引进围绕2+1+N”产业集群建设积极招大引强今年以来,共外出招商8次。成功引进深圳晶华显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5月30日签约,总投资10亿元;引进深圳市鑫安正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3亿元。目前正在与盛威集团洽谈投资项目意向,同时跟进东莞康圣精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东莞市良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两个项目。

2.突出要素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老园区城市污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二期)工程。总投资3700万元,项目于2022年3月开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约32%,计划9月完工;二是南区经八路旁规划水系建设工程(一期)。总投资4112万元,项目于2021年4月开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约97%;三是南区外环路(经八路-纬一路段)路基工程。总投资约7000万元,项目于2018年开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约85%;推进园区生活配套。在南区规划了一个占地约106亩的综合体项目,拟建小学、幼儿园各一所、企业综合服务中心1栋、商业综合体约3000平米、住宅(含人才公寓)约8万平米,目前已找到意向开发商,县自然资源局已出具规划条件,并制订了土地出让方案。

(三)坚持多措并举,提升园区管理效能

1.改革创新逐步深入。一是制定《兴国县2022年度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工作要点》;二是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牵头完成起草《关于推进兴国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工作方案(讨论稿)》,再次完善并形成了《兴国经济开发区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及四个配套子方案,为更进一步激发开发区创新发展活力,更好发挥经开区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的主引擎作用奠定了工作基础。

2.安全环保管理提升。一是落实园区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十大攻坚战”,组织安排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企业安全生产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及时下发《安全生产指令书》43份,强化整改成效;与园区186家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推动企业完成安标化建设,进一步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二是每月督促企业帮扶干部下企业进行环保自查自改工作,积极协助县环保局开展环保执法检查,扎实推进工业污水污染防治工作,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切实改善园区生态环境质量。

3.土地清理有序推进。一是组建工作专班逐宗地块开展调查用地情况核实、鉴别及认定等工作,目前已完成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和改变工业土地用途地块的分类处置意见和110宗纳入清查处置地块的初步认定及相关处置意见二是针对“小产权房”处置等相关焦点难点性问题,初步拟定有关处置建议和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已开展3宗涉嫌闲置土地(威保运动、满都针织、远山农业)调查认定工作,完成2宗闲置土地(荣发门业、久容卫浴二期)无偿收回和5宗低效用地(正安拨叉、威斯嘉服饰、康伟手袋、目田电子、鸿潮服饰)限期动工建设使用处置工作。

4.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严格落实县委关于《兴国县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实现环境形象大提升,每周五下午集中开展环境整治。今年4月份,牵头县城管局、自然资源局、公安特巡、供电公司、交管中队、自来水厂、红门村以及网格单位200余人,开展专项整治,共整治拆除违法搭建铁皮棚、竹棚13处2230.7平方米,广告牌4处120平方米,有效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四)强化服务保障,助推企业全面发展

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开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代办窗口,打造集政策宣传、信息发布、办事指引、业务咨询、辅导网报、接件办理、证照发放等功能的综合化、一体化服务平台,“园区事园区办”进一步夯实二是联合工信局、商务局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截止6月底,为33家企业发放“财园通”贷款1305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问题。

2.规范管理标准厂房。一是联合工信局、商务局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对标准厂房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形成全面的调查摸底情况表,清查核实了标准厂房内工业企业容积率,对不达产的企业厂房进行清退,今年以来共清退鸿鑫光学、豆豆科技等企业厂房面积共6000多平方米;二是牵头组织工信、商务、兴园公司等部门对经开区范围内“政府投资标准厂房”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截止6月底,标准厂房履约保证金已收缴203.2万元,厂房租金已收缴193.4万元,物业费已收缴172.9万元。

3.用心办好民生实事。一是服务企业工作中,坚持保姆式店小二”服务方式,充分发挥企业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桥梁作用,协调各方解决企业难题在企业服中心窗口开通“提升营商环境”热线电话,对来电反映的实际问题记录归档,与相关单位极力解决。二是坚持为企业提供8小时内外帮扶,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以便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截止6月中旬,已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112现场核查企业政策兑现情况30余次。

4.布局工业智慧园区。一是完善园区企业基础数据,建立健全企业档案数据库,打造园区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打造城市数字孪生体,夯实智慧城市“数字底座",逐步建设并持续升级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推进跨部门公共数据资源协同合作,建设南区标准数字化智慧园区;二是引导63家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运用智能化装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做好数字经济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框架体系,构建数字化产业园区。

二、存在问题

1.工业总量增速缓慢。园区还缺乏龙头企业大型企业,亿元以上规模企业大部分为矿产品加工和高耗能企业,既不是首位产业企业,又与现在的碳达峰、碳中和理念不合,企业生产的附加值不高。受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园区主要发展指标在全省排名较后

2.平台建设还有差距。标准厂房的总量较小,与信丰、南康等园区相差较大。园区人才配套政策、生活配套设施存在明显短板,难以吸引留住科研等高科技人才。老园区破旧、形象差,道路、市政、绿化等都是2006年以前建成,当时设计标准低,目前破损比较严重,需要升级改造,特别是雨污分流改造尤为迫切。

3.土地处置任重道远。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查处置工作无成熟可借鉴经验,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慢慢摸索,整体推进成效较慢,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聚焦任务进度统筹推进不够、破解节点难点性问题思路不清等问题。

4.体制瓶颈亟待突破。体制机制不顺。经开区工作职责与现有职权不匹配干部队伍与繁重任务不匹配工作经费与机关运行不匹配等三大瓶颈问题虽起草了方案,但还没有实质性的改观,但是随着项目的不断增加,在提高服务质效、优化服务水平方面距离上级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投资渠道单一。受财政困难影响,一些项目投资难以落实而被搁置,造成项目建设过于被动。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1.提升党建引领作用。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推进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以党群活动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项中心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进一步优化园区“两新”党组织机构,提升民主决策科学水平。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制度,形成党建工作以上率下、级级落实的工作格局。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好标准厂房。采用“投资人+EPC”模式,建设好2022年7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园区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抓手,纵深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进位赶超”三年行动,全力提升园区发展环境,力争通过2-3年时间园区功能配套、园区路网、基础设施配套等实现旧貌换新颜推进园区从生产园区向综合园区转型,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园区形象。

3.争创一流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环境建设。打造综合化、一体化服务平台,全面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创新挂点帮扶办法。进一步优化“网格化”管理和重点帮扶制度,对9个网格内企业联系帮扶,规上企业、成长型企业挂点帮扶,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定首位产业招商围绕打造2+1+N”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纺织服装3个百亿元产业和N个30亿元产业实现工业总量倍增升级。树立招商鲜明导向。用好兴国区位、交通优势,发扬“五皮”精神,紧盯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尽锐出战招大引强、招才引智。

5.加快闲置土地清理。全面排查清理闲置、低效用地问题,强化“亩产效益论英雄”导向,坚持“分期分批、一企一策”处置原则,为企业量身定制充能扩产、改造升级、腾笼换鸟、依法回收等不同的解决方案,争取年底完成60%以上的存量清理工作

6.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继续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彻底解决人员、权责、保障不匹配问题,探索“扁平化管理、企业化服务”工作架大胆改革创新,理顺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经开区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为开发区发挥县域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作用注入动能活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