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 规划计划

县文广新旅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访问量:

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工作目标,精心部署,狠抓落实,稳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各项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2年获得市级(含市级)以上荣誉、奖励

县文化馆获评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山歌剧《苏区干部好作风》在第十二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展播荣获编剧奖、新人奖、音乐创作奖、舞美设计奖;《长征先锋》动画片荣获第三届陕西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二等奖我县原创歌曲《客家亲 客家情》、《恋山恋水恋龙南》在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主题曲评选中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县文化馆获全市“讴歌新时代”主题原创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其中两个原创歌曲获二等奖;县文化馆获市非遗文创设计竞技大赛优秀组织奖,其中获二等奖作品一项、三等奖一项、优秀奖两项。

二、2022年主要工作成效

1.有序推进项目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国段)、赣州丰源温泉旅游度假村酒店项目、百里红山旅游区南部景区项目有序推进。实施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提升工程,龙口启耀故里红色旅游示范村建设正扎实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10月以来外出招商15次,接待客商42批次,大力推介我县文化旅游资源,鼓励客商来兴投资。加强与深圳市前海梧桐文旅控股有限公司对接,推动均福山民宿项目启动。

2.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一是强抓研修研学。打造全国最大的研学营地红兴谷去年5月1日正式营业以来,接待游客数量29万余人次,研学学生4.6万余人次。红兴谷、将军馆等8家机构入选全市首批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研发高质量红色培训课程,以兴国革命旧址旧居、纪念场馆为依托,邀请专家学者为我县量身定制一系列突出本地特色的红色培训课程。其中《继承先烈遗志,坚守初心使命》入围赣州首届红色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大赛决赛。二是打响兴国红色IP。打造红色教育主题动画片《长征先锋》,在各大卫视频道热播且收视率第一。同时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功夫动漫将《长征先锋》动画元素融入数字文创,以数字技术诠释红色文化之魅力,推出“长征先锋系列数字藏品”,通过“IP+数字藏品+农特产品”的新方式,带动兴国特色农产品销售。打磨提升山歌剧《苏区干部好作风》,参加了第十二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展播倾力打造和加速推进《长征组歌》驻地演出项目

3.加快激活文旅市场。落实省市县各级应对疫情的纾困解难政策,起草了《兴国县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兴国县星级饭店优惠及奖励政策》加大对品牌创建、引客入兴、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开展“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文旅推介会等活动,积极实施“引客入赣”,推动“本地人游本地”。抢抓文旅消费黄金期,实施国有景区免门票政策,鼓励私有景区推出门票折扣,支持各文旅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开展最受欢迎景区活动评选,举办“随拍九宫格·打卡兴国美景”活动,实现市县联动共促文旅消费热潮提高文旅企业信心,同时通过实施高铁冠名宣传、深圳地铁投放旅游形象广告项目,全方位宣传推介兴国文旅,打响“苏区干部好作风”模范兴国品牌。2022年游客接待总人数1192.75万人次,同比增长22.85%;旅游综合收入120.54亿元,同比增长24.48%。

4.提升文旅服务水平。一是持续推进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县委巡察问题整改工作,对各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应急广播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提升打造。已完成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提升打造、304个村农家书屋图书报刊更新、1个城市书屋建设、8个乡镇图书馆和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应急广播链路运维工作。二是积极开展春节送春联、元宵节猜灯谜、美术书法展等节日文化活动以及全民读书日各类阅读活动。常态化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三下乡活动,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廉洁兴国”等主题创排歌舞、小品等文艺节目,组织送戏下乡演出400场;组织“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公益电影放映活动4992场次。三是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发展,重点抓好吃住娱三要素,加大旅游品牌创建力度。推动潋城文创街区等项目建设,引入夜直播、夜消费、夜休闲等新业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已申报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指导沃尔顿大酒店、康莱博大酒店创建四星级旅游饭店品牌,已通过市级初评。

5.加大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一是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整改验收工作圆满完成。全市首家由民营资本建设的非遗博物馆正式经省文物局批准备案设立。大力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活动。赣南科技学院合作成立“赣南客家非遗数字化研究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二是加强文物保护。完成了良村红八军团旧址复原陈列布展、潋城少共江西省委旧址暨胡灿故居抢救性维修工程。申报了江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同时,常态化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全年无文物安全事故。

6.强化文旅市场监管力度。持续抓牢安全生产,确保“两会”期间、“五一”“中秋”“国庆”等各大节日及重要时间节点文旅市场安定有序。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扫黑除恶、防范养老诈骗以及网吧整治“零点”行动、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今年来,我局共开展安全隐患排查12处,安全生产(含疫情防控)工作中共发现问题30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9份,停业整顿8家。

、存在问题和困难

1.旅游要素有待优化。我县现有基础和旅游服务设施难以完全满足文化和旅游业标准化、品质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尤其是食、宿、游、购等旅游要素仍缺少优质供给。

2.专业人才缺乏。当前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一,近年来未进行文旅专业人员招聘,专业性强、善市场运作的文化、旅游人才不多,红培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党史类、运营管理等专业型人才,极大的限制了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2023年工作计划

1.加快项目建设。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国段)4个省市重点项目、启耀故里红色旅游示范村、茶旅小镇等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百里红山旅游区南部景区、温泉旅游度假村酒店、崇贤乡村民宿等招商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我县文旅产品。

2.延伸产业链条。一是做强研修研学,抓好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服务质量提升,运营好新建党校,创建1个4A级红色景区(红兴谷研学旅行营地),设计2条以上精品研学旅游线路,研发一批研学、游学课程,推出“长征组歌”驻地演出,打响“苏区干部好作风”模范兴国品牌。二是打造IP产业生态圈,运营好潋城文创街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延展红色文创生态产业链,推出一批特色文创产品,将红色文创打造为兴国的城市IP。三是完善旅游要素发展,培育“四星望月”红色菜肴文化品牌,加快星级酒店、精品民宿建设,实施非遗文化进景区工程,依托湿地公园,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平固街历史文化街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和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

3.抓好公共文化服务。做好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全面完成乡镇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建设、城市书房社区文化驿站建设,做好农家书屋图书更新,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常态化开展好戏曲进乡村进景区、数字电影进基层、非遗进乡村进景区进校园活动。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编排一批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4.强化宣传推介。加大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告投放力度,在大湾区目标城市开展高铁旅游推介活动,加强与主要客源地旅行社合作,掌握客源市场的旅游需求变化,制定市场开拓的专项计划,实现与大湾区市场“无缝对接”。借助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充分发挥旅游宣传员作用,丰富创新宣传方式,全方位宣传推介兴国旅游,打响“苏区干部好作风”模范兴国品牌。

5.培育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强化业务培训,通过选派优秀讲解员参加国家、省、市等上级部门开展的各类培训和比赛,在县内举办优秀讲解员大赛、讲解员培训班等,加大对红色旅游讲解员的培养,同时启动兴国县旅游职业经理人培养工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