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规划计划

兴国县发改委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访问量: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发改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县发改委坚持“对上全力争取、对下倾力服务、对外尽力协调、对内着力创新”工作理念恪尽职守、勤勉尽责,集中精力“当参谋、争资金、攻项目、优服务、促改革”,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扎实的基础。现将我委全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1.勤监测、重规划,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高质量监测经济运行。围绕实现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目标,紧盯主要经济指标,会同统计、财政、工信等部门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全年开展多次经济运行调研,加强对经济运行难点、重点问题监测分析,高质量撰写经济运行分析报告8篇,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建议,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消除经济发展中的“拦路虎”。高标准编制规划。“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公示,谋划工业产业、农业农村、现代服务业、社会民生等八大领域重大项目247个,总投资2021.5亿元。其中,事关兴国长远发展的兴国至桂东和至樟树两条高速公路、兴国无水港、永磁磁浮红轨试验线等近30项重大项目列入上级规划盘子。积极督促各部门单位加紧编制印发“十四五”专项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已完成专家评审,交通、教育、生态等专项规划正在征求意见稿。高要求对接“三大战略”。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组织外出招商5次。对标大湾区标准,制定实施《兴国县营商环境整改提升工作方案》。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链,全县新增落实集中连片50亩以上规模蔬菜基地选址98个,4个蔬菜品类已通过粤港澳大湾区产品检测。持续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积极抢抓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出台等政策机遇,认真落实常态化“北上对接”工作要求,紧密“跑部进厅”,争取民政部、国家烟草专卖局新一轮对口支援政策制定实施,省民政厅《关于支持赣州市民政事业振兴发展和兴国民政事业振兴发展的工作计划》等文件正式出台。

2.争资金,攻项目,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全力抓好资金争取。抢抓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机遇,紧盯上级投资导向,积极研究上级政策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深挖争取项目资金的发力点,全力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1-11月,全县共争取上级各类资金46.46亿元,其中我委牵头争取的中央预算内资金达1.1亿元,申报2022年一般债券项目76个,专项债券项目31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1个。全力推进项目攻坚。坚持以“开局就是决战、出发就是冲刺”的劲头,全力破解要素瓶颈,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责任落实、经费保障、调度推进、督查问效、奖惩激励等五项机制,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大会战,集中精力抓项目、扩投资。31个省大中型项目开工29个,完成投资250.2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额的130.43%;列入市级调度的11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年度投资75.7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49.92%81个列入市调度六大主攻方向项目完成投资231.85亿元,完成投资率109.52%,项目开工率达98.8%132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3.72亿元。昌赣高铁、兴泉铁路建成通车;S452兴国船溪至鹅公塘段公路改建工程提前7个月完工;S449兴国隘上至杉村公路改建项目年内完成工程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即将投运;长龙水库城市应急备用水源项目、洋池口水库项目加紧推进。全力抓好项目谋划。积极主动抓好2022年项目策划包装、申报入库工作,瞄准新基建、新能源、碳中和碳达峰等政策热点,对标市委“八大行动”战略部署和县党代会总体思路,加快建立项目储备库。2022年我委初步安排重点项目140个,计划年度投资156.26亿元,其中新建项目比例达70.7%

3.谋长远,促融合,持续增强发展潜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控“两高”项目建设,全面开展地毯式、网格化摸排工作,建立“两高”项目清单,切实推动能耗下降。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城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34个生态文明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项目储备进一步加强,今年新谋划生态文明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69.8亿元,生态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持续抓好崩岗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归元生态园成功获评省4A级乡村旅游点。东村乡小洞村等2个乡3个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运作模式及成效得到自然资源部肯定。

4.优服务,促改革,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照大湾区标准,立足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大力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专门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及14个专项小组,抓紧抓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举措落实,切实提升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加强政策宣讲兑现,在人民政府网站开设“营商环境专栏”,发布涉企业务目录清单和惠企政策,充分保障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2021年全年预计减税降费11.6亿元。积极开展营商环境经验交流会、企业座谈会,全力组织做好营商环境“部门评”“企业评”“第三方评”。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整治,组织开展影响营商环境突出问题调研,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行动,招募优化营商环境首批社会监督员,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坚决整治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创新创业稳步推进。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活力充分激发,全县新增市场主体5828户,现有各类市场主体40292户。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企业研发创新、转型升级,综合推动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全县新增累计有效发明专利43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0.51件。鼓励企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全县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2家、市级4家)、省级科技众创空间1家、院士工作站1家。价格服务持续优化。全力履行价格认定职能,加强与公检法部门合作,全年办理价格认定案件89件。常态化开展价格服务工作,全面清理取消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科学制定殡仪馆遗体火化收费标准;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规范制定学校延时服务收费标准;大力优化城区路边停车收费管理,停车免费时长增加收费减少,获得群众一致好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完成定价工作;公办幼儿园保教费调整已启动前期工作,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5.强学习,改作风,锻造新时期发改干部队伍。党史学习教育入心入脑。牵头“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组,把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直接牵头的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60根项目已完成,西气东输三线开口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作风能力建设明显提升。“五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落实“三定三强工作方案”,实施干部职工“德能勤绩廉量”述职评议、轮流授课、业绩公示等制度,进一步改作风提效率,全委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每月学习日、主题党日活动、夜读党史等活动,学习先进典型,增强思想自觉,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对标找差距、争先进。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我委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围绕实现宏观经济大盘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等目标,为建设工业强城乡美百姓富作风好的模范兴国,再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我委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抓好抓实牵头经济指标争先进位,紧盯GDP、三产结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重点经济指标,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及时摸排苗头性、风险性问题,清除制约发展的问题,切实增强监测预警、分析研判、科学应对能力,确保全年经济平稳向好,各项指标在全市排名中实现进位赶超。

2.抓实抓好项目投资。是抓实争资争项。强化向上争资,紧跟国家政策和投资走向,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企业债券等。进一步落实项目谋划储备包装机制,强化对接“三大战略”,抢抓国家“两新一重”建设机遇,聚焦重大优势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重点投资走向,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二是狠抓项目推进。紧盯“六大主攻方向”,扎实推动“三大战略、八大行动”项目化、清单化,强力推进工业倍增升级,千方百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项目建设。继续抓好“责任落实、经费保障、调度推进、督查问效、奖惩激励”等五项机制的落地见效。着力破解要素瓶颈,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全力推进恒海现代化智能洗水项目完成工程建设;加快南方水泥优化升级项目实现正常投产经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加速推进;加快景行研学旅行项目完工投运;积极采用破解融资难题,着力推进G319瑞金至兴国(兴国段)改线工程取得实质成效

3.纵深推进改革创新一是强化营商环境提升。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来抓,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紧紧围绕“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的目标,进一步减程序、减材料、减时限。加快优化管理方式,精准推送惠企政策,突出人力、资金要素支持。加快转变服务观念,从机械落实、被动服务到主动创新、靠前服务,让服务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真正落实“保姆式”的“店小二”服务,打响“干就赣好”营商品牌,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二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领域。加快推进关系民生改善的水电、农业用水等价格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推广“信易贷”模式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筹抓好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建设,吃透《“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上级单位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机制作用,争取更多项目政策纳入上级“盘子”。

4.全力推进生态建设。深入研究中央及省、市碳达峰碳中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适时启动我县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扎实推进能耗双控工作,确保完成能耗下降强度和能耗增量控制目标。持续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崩岗治理水土保持工程、湿地保护修复等重大项目,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林草碳汇能力。加大生态改革力度,加快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用水权等环境权益市场化交易;积极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及结果运用。

5.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紧抓党史学习教育不放松,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高效精准落实、健全长效机制,全面增强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践行“担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培养“攻坚克难”的干事精神,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参谋助手作用等方面下功夫、出办法、求成效。同时,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运用好“四种形态”,不断锤炼干部“过硬之质”。

Baidu
map